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前沿关注 >

“迈向30·60”|冶金规划院李新创:引领世界钢铁行业的绿色革命

发布时间:2021-04-22 10:41 来源:中国报道

在“30·60”双碳目标中,钢铁企业责无旁贷将扮演重要角色。钢铁企业究竟如何一步步减碳以达到碳达峰、碳中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对《中国报道》表示,应该“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以及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引领了世界钢铁的绿色革命,并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李新创表示。

李新创指出,纵观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最硬核的制造业之一。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拉开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序幕。李新创指出,“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工作,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为全球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提供了中国方案。2020年,国内超大规模的内循环市场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钢铁生产经营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伴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家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指导下,我国钢铁工业将着力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但目前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

“30·60”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我国已从中央、部委、地方等多个层面加码碳达峰布局,加快行动部署。后续,我国低碳发展政策将趋向于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强化监督考核、增加有效金融服务支撑。

“中国钢铁行业在碳达峰行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粗钢生产和消费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约占中国全国总排放量的15%。”李新创认为,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也是我国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钢铁行业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统一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碳减排工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作出积极贡献。

走向新发展格局

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将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生产、消费、能源和技术革命,进而重塑全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李新创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环境容量、能耗总量、土地、原燃料等制约明显增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无法继续支撑我国钢铁行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粗钢产量,钢铁企业逐步进入到在诸多约束条件中寻找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新发展格局中。

李新创认为,“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节能降碳将成为新的重要工作内容。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计划,在统筹考虑碳达峰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推动绿色产业布局、实施节能升级改造、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突破性低碳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提升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赋予高质量发展更为丰富的内涵。

如何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在新发展格局中行稳致远?李新创认为,应当推动以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现协同控制。他表示,碳排放指标具备可统筹实现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发展的统领性功能。“一方面,不同于现行节能、环保工作,不能仅考虑末端治理和二次能源回收利用,而是要真正实现从源头上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及结构性污染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要具备可全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李新创说。

李新创还强调,要统筹考虑“六稳”“六保”要求、碳达峰碳中和长远目标以及行业平稳运行等因素,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并明确提出要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

深度脱碳六大路径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面临能源资源禀赋问题、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严峻挑战。李新创认为,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按照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四个阶段逐步推进。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工作应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来谋划。

按照中国2030年前达到碳高峰和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分为4个节点:2025年实现重点领域低碳行动,2030年前达到碳高峰,2035年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李新创认为,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将分为4个阶段:到2025年为第一阶段,即碳排放达峰;2030年前为第二阶段,即碳排放稳步下降;到2035年为第三阶段,即碳排放较大幅度下降;2060年前为第四阶段,即钢铁行业深度脱碳。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李新创认为,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工作可重点考虑六大路径: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以及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除此之外,李新创还特别提到应当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

具体而言,推动绿色布局包含优化产业布局、严禁新增产能、加大绿色物流以及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节能及提升能效包含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细分为原燃料结构优化、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涵盖区域能源整合、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推动钢化联产;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包括氢冶炼工艺、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

“要以‘深度脱碳’‘碳中和’为最终目标制定碳达峰减排措施。”李新创认为,钢铁企业应当把碳达峰、碳中和二者进行良好衔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抓手,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推进减量化、绿色化发展。

- End -

撰 文:王 哲

审 核:张春侠

排 版:姜倩雯

策 划:刘 莉

邓雯洁

监制:黄传斌

总 监 制:陈 实

企业外宣智慧传播工作室

出品

 

分享到:0

责任编辑:邓雯洁

首页新闻中心高峰论坛智库研究企业案例企业交流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善邦律师事务所 贾敬伟 施晓群

电话: 010-68995855/6899593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20220237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